【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之一,是千古传诵的经典诗句。该诗通过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浪费粮食行为的谴责。
本篇文章将围绕“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原文及其翻译展开,结合诗句背景与现实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并以表格形式直观呈现原文、翻译和注释内容。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在屋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 描写农村生活的辛劳与分工。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天下没有荒废的土地,但农夫却依然饿死。 | 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强调农民的艰辛与命运的悲惨。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谁知道我们碗中的饭菜,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呢? | 直接点题,呼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
三、诗句背景与意义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属于古体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日常劳作的艰辛,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已成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精神的重要象征,提醒人们珍惜食物,尊重劳动者的付出。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虽然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但粮食浪费现象依然严重。这一句诗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不应忘记粮食来之不易,应从自身做起,减少浪费,弘扬节俭美德。
五、结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它教会我们感恩自然、尊重劳动、珍惜资源。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践行节约理念,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