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中的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什么】《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著名诗词,全诗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中,诗中提到的多个地名不仅是地理标志,也象征着红军长征的重要节点。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些地名在诗中的顺序及其历史背景,本文将对《七律·长征》中的地名进行整理与排序,并结合其在诗中的位置进行简要说明。
一、诗歌原文回顾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寒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地名识别与排序
在《七律·长征》中,涉及的地名主要有以下几处:
序号 | 地名 | 出现位置 | 诗句内容 |
1 | 五岭 | 第三句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2 | 乌蒙 | 第四句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3 | 金沙 | 第五句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4 | 大渡 | 第六句 | 大渡桥寒铁索寒 |
5 | 岷山 | 第七句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总结说明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七律·长征》中提到的地名按照诗句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五岭 → 乌蒙 → 金沙 → 大渡 → 岷山
这些地名不仅代表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地点,也反映了当时红军在艰苦环境下的英勇斗争精神。例如,“五岭”“乌蒙”指的是南方山区的复杂地形,“金沙”“大渡”则涉及红军抢渡江河的关键战役,“岷山”则是长征的终点之一,象征着胜利的到来。
四、结语
通过对《七律·长征》中地名的梳理与排序,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红军精神的高度赞美。这些地名虽简单,却承载着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