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的释义】“束之高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将某物或某种想法放置在高处,不再使用或关注。这个成语原本带有贬义,但在现代使用中,有时也带有中性或略带褒义的意味,具体含义需根据语境判断。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束之高阁 |
拼音 | shù zhī gāo gé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此非吾所及也,宜束之高阁。” |
原意 | 把东西放在高架子上,不再使用或关心 |
现代用法 | 表示对某事不再重视、搁置不用或不再讨论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
例句 | 这个方案被束之高阁,再未提及。 |
二、详细解释
“束之高阁”字面意思是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古代的书籍、器物等常常存放在高处,以防止受潮或损坏。因此,“束之高阁”最初是形容物品被妥善收藏,但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表示对某些事物的忽视或放弃。
在现代汉语中,“束之高阁”多用于批评某人对问题、计划、建议等采取回避态度,或者对某些想法不加以实施,仅停留在纸面上。例如:
- 公司提出的改革方案被束之高阁,没有得到落实。
- 他把这个问题束之高阁,不愿面对现实。
不过,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表示一种“暂时搁置”的态度,比如为了长远考虑而暂缓处理某个事务,这种情况下则带有中性或略带正面的意义。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不要混淆“束之高阁”和“弃之不顾”
“束之高阁”强调的是“存放”而非“丢弃”,虽有被忽略的意味,但并非完全放弃。
2. 适用于抽象事物
该成语不仅可用于实物,也可用于观点、计划、理想等抽象概念。
3. 避免口语化表达
由于其书面色彩较浓,不适合用于日常对话中。
四、总结
“束之高阁”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既有历史背景,也有丰富的现代用法。理解其本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它,避免误用或曲解。在写作或表达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